武汉市 2017 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卷
24. 春秋战国时期 ,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 。据统计,仅见于《春秋》《左传》的朝见 就有 101 次(如下表) 。由此可以推论
A.周王室衰微 ,礼崩乐坏 B.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
C.井田制瓦解 ,土地私有 D.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
25. 有学者曾提到 ,秦始皇为何不以大规模的人像代替数目繁多的兵俑?为何 不用超人的神像,每座几丈高 ,有如今日俯视阿斯旺水坝的努比亚大神像?或 者制造出来三头六臂 ,有如印度教的传统?兵马俑的这些独有特色 ,反映了秦 朝
A.皇权的至高无上 B.神权色彩明显
C.按军功授予爵位 D.人文气息浓厚
26. 《唐六典》载 ,“凡营军器 ,皆镑题年月及工人姓名 ,辩其名物而阔其虚 实”;司马光日,“其 百工在官者,亦当择人而监之 。以功致为上,华靡为下 , 物勒工名 ,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” 。唐宋推行的“物勒工名” ,是为了
A.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 B.面向市场,获取垄断利润
C.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 D.提倡实用 ,反对奢靡浪费
27. 裴士锋在《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》中写道,“鸦片战争的爆发 ,标志着自满 人人主中原 以来, 首度有满人以外的‘ 夷’ 人欲人侵中国。在这样的时代环 境下,王夫之关于‘ 夷’ 的陈述, 用在西方人身上,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 更为适切 。”上述变化说明
A.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.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
C.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 D.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
28. 近代某学人在揭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时曾说:“工艺不兴 ,制造不讲 , 土货销场 ,寥寥无几,能争利乎?” 而洋人则可以利用条约特权 ,“ 投我所 好 ,制造百物 ,畅销内地” ,如是则通商不如不通。该学人
A.反对开辟通商 口岸发展国际贸易 B.反思近代民族企业缺乏市场意识 C.批判清政府限制民间办厂的政策 D.认为条约制度束缚民族资本发展
29.1938 年 3 月,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(第三党)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: “在抗日期中 ,人民绝对地承认政府的权力应当强化 ,但同样地否认应该有官 僚群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权力;……人民认定抗日救国是人民的义务,但同时认定 过问政治是人民的权力。”这反映了
A.国民政府开放党禁 B.民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
C.官僚资本受到抑制 D.救亡与民主化相互促进
30.1951 年底,中共中央在关于反贪污 、反浪费 、反官僚主义斗争的电报中指 出 :“贪污分子、浪费分子和官僚主义分子当然大多数不是反革命分子 ,他们 的罪名是贪污浪费和官僚主 义 ,但这个问题现在已极严重 ,必须看作如同镇 压反革命斗争一样的重要” 。材料表明中共中央
A.践行中国共产党七大的相关决议 B.把三反当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内容
C.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腐败问题 D.认为发展经济是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
31. 1977 年 11 月,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《省委六条》 , 其主要内容包括 “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 ,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 义大农业”“生产队实行责任制 ,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”等 。 这一文件
A.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.突破了农村“左”的政策束缚 C.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.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
32. 乌尔比安《论告示》第 3 编:“ 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 ,也不 应当对自己的妻 子、儿女、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 法权。” 材料表明,古代罗马法
A.适用对象不断扩大 B.体现公正和公平
C.伴随征服不断调整 D.强调程序和理性
33. 在一院制与两院制的多次交替后,法国最终 1875 年在第三共和国时确定采 用两院制 议会。对此,戴高乐曾解释说:“ 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的初步动议未 必是完全有远见的 , 所以必须以另一种选举方式再组成一个议会来进行审查、 修改和提出建议。”戴高乐对两 院制议会的解释 ,说明
A.两院制是世界代议制议会发展的基本趋势
B.法国议会制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 的结果
C.法国两院制议会运行遵从民主与理性精神
D.间接、直接民主并存是法国代议制的特征
34. 1921 年 1 月,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 则:所有居民不分 年龄一律人均 8 平方米。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 ,就必须允许其他人 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 住 ,即“ 紧凑使用住宅”原则。这一政策
A.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 B.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C.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 D.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 35. 二战后初期 ,西方盟国对在德 国实行的“非工业化政策” 进行反思 ,他 们指出 :“在两次世 界大战间隔的时期内 ,德国在欧洲市场上的强大地位并不 是体现于它对欧洲经济的主 宰,而是反映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 ,对许多国 家来说,德国在正常的年代里 ,既是最 重要的供货固 ,也是最重要的接受货 国。”其主要目的在于
A.重建世界经济秩序 B.化解法德之间固有矛盾
C.扶植德国对抗苏联 D.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
40. 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(25 分) 材料一
图 13 黑奴贸易路线图
材料二 1566 年,“ 圣赫罗尼莫号”帆船从( 墨西哥)阿卡普尔科抵达马尼拉 , 于是,往返于亚洲与美洲的远程贸易航线初露端倪 。航行于太平洋上的马尼拉 大帆船,大约将近两年 往返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一次 ,西班牙商人主要致力 于同中国乃至印度进行广泛的交易 。 生丝、丝绸 、瓷器等中国特产 ,遍销西 班牙本土和它的各殖民地;棉布、麻布也为 西属殖民地 土著居民普遍接受 。
——摘编自樊树志《晚明大变局》 材料三 从约 19 世纪 80 年代到 1914 年之间的大规模扩张是如此的迅速和广 泛 ,乃至史学家称之为新帝国主义 。在欧洲民族主义上升之时,夺取殖民地成 为国 家地位的象征和 政治 、经济威力的证明 。工业国家迫切需要新的市场 、 廉价的原材料和有利 可围的投资机 会 ,推动了欧洲及其政府掀起跨越全球的 新浪潮 。 19 世纪中期后 ,欧洲人的大迁移势头非常凶猛 。欧洲人涌向海外 并跨越大陆。 欧洲人用他们的新势力 、财富和军事力量 , 前所未有地主宰 了世界 。 ——摘编自谢尔曼、索尔兹伯里《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》 (1)据材料一 、二和所学知识 ,与黑奴贸易相比,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 易的 主要特点 ,并分析 其对中国的影响 。(10 分)
(2)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,归纳世界市场出现的显著变化 ,并指出推动 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。(15 分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fjksw@163.com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